什么是鳞屑病? 

鳞屑病是一种皮肤问题,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皮肤瘙痒、隆起、鳞屑状斑块,斑块底部质厚红肿且凹凸不平,修复起来较为困难。由于系统性炎性反应波及全身,皮肤细胞增殖速度比预期快十倍,导致了斑块的形成。 这些斑块主要集中于肘部、膝盖、头皮和躯干,同时也可能在皮肤表面的任何部位形成。鳞屑病也可能由压力、酒精、吸烟、寒冷、干燥的天气以及皮肤损伤或感染诱导发病。

鳞屑病的发病可通过多种自然疗法进行调节,为你的皮肤维护长久健康。 

1. 俄勒冈葡萄(小檗碱)

 俄勒冈葡萄 (Mahonia aquifolium)提取物可制成局部外用霜, 用于轻度至中度鳞屑病,对于采用自然疗法控制鳞屑病斑块的患者,是一种常见选择。俄勒冈葡萄含有 小檗碱 ,果实也称为小檗果实,其缓解炎症特性可减少鳞屑病斑块的发红症状。这种植物的叶和茎可用来制作外用乳霜,涂抹在斑块上时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灼烧感。

在一项外用俄勒冈葡萄控制鳞屑病症状的医学测试中,84%的患者认为其病症对该乳膏反应较好乃至良好。与标准疗法相比,63%的患者认为俄勒冈葡萄等于或优于标准鳞屑病疗法。

在另一项研究中,让轻度至中度对称型鳞屑病患者服用俄勒冈葡萄一个月,并进行了观察。一周后,鳞屑病患者的症状有所优化,使用俄勒冈葡萄霜的一侧其表现与使用对照霜的另一侧相比,效果相同或更好。

2. 芦荟

 芦荟 的镇静和舒缓功效使其广泛用作皮肤的局部外用敷料,其中就包括鳞屑病的疗愈。根据梅奥诊所,含有至少0.5%芦荟的外用乳霜可用于修复轻度鳞屑病。每天使用芦荟乳霜一到三次,连续五天,可能会减少炎性反应并帮助缓解发病症状。 疗程前极好不要使用,以避免过度的皮肤刺激。

一项医学研究对病程平均8年半、年龄从18岁到50岁不等的鳞屑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每周接受检查。如患者的发病逐渐减少,伴随着红肿和鳞屑病面积减少,且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降低,则认为已重现健康。PASI评分是衡量鳞屑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评分为5到10分被视为中度患病,10分以上则被视为重度患病。所有患者对修复耐受性良好,无不良症状。

截止研究结束,含有芦荟提取物的乳霜疗愈了30患者中的25名(83.3%),而安慰剂重现健康率则为30名患者中的2名(6.6%),鳞屑病斑块的显著去除率为82.8%,而安慰剂组仅为7.7%,同时芦荟乳霜组的患者PASI评分降低至平均2.2分。

芦荟还具有延缓皮肤老化的功效,这也是使用局部外用 芦荟霜 疗愈鳞屑病之外的附加好处。

3. 欧米伽-3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两种长链脂肪酸, 欧米伽-3脂肪酸 存在于三文鱼和鲭鱼等富含脂肪的鱼类及藻类之中。这类健康脂肪是不饱和脂肪,可通过降低甘油三酯和血压促进心脏健康。欧米伽-3脂肪酸的缓解炎症效果可能对鳞屑病患者有益。

一项医学研究表明,摄入欧米茄-3脂肪酸补充剂可能对鳞屑病的局部修复起到进一步辅助作用,并可能显著降低PASI评分。研究还发现, 欧米伽-3补充剂 可能会缓解修复部位的头皮损伤、瘙痒、发红、脱屑和肿胀。

4. 姜黄素

姜黄素,来自 姜黄这种金橙色的香料,是其中的主要缓解炎症化合物,可局部外用于缓解和镇静鳞屑病的皮肤斑块。可以口服姜黄帮助减缓鳞屑病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姜黄素原产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古代曾被用作香料和香水,可控制人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生长因子的表达。

通过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角质形成细胞在鳞屑病皮肤炎性反应的发病和持续进程中发挥着强化作用,从而进一步启动皮肤中的免疫细胞。这反过来又加剧了炎性反应过程。此外,鳞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率提高,这意味着它们的增殖速度过快。姜黄素有助于控制角质形成细胞(表皮中的主要细胞类型)或皮肤上层的炎性反应过程。

在鳞屑病发病过程中,免疫细胞透过血管进入皮肤,导致表皮生长速度过快,阻断了皮肤自然脱落的过程。其后果是皮肤不断增厚,由死皮细胞组成的鳞状堆积物表现为鳞屑病斑块。

大多数慢性疾病都源于慢性炎性反应,姜黄强大的缓解炎症特性使其成为优秀的延缓衰老草本。 外用姜黄霜,内服姜黄补充剂,可能有助于维护健康,延缓衰老。 

5. 辣椒素

皮肤血管系统的变化在鳞屑病中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能在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已知的皮肤血管扩张控制剂,一项医学研究评估了局部外用辣椒素对中度和重度鳞屑病的效用。

研究发现,将辣椒素外用于鳞屑病斑块其总体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非方方剂乳膏。在涂抹了辣椒素乳膏的局部斑块上,其鳞屑和红肿明显减少。

几乎一半的患者在初次使用辣椒素时注意到皮肤有灼热、刺痛、瘙痒和发红现象,但在局部继续使用辣椒素乳膏后,症状多有减轻或消失。

6. 燕麦

使用 燕麦 泡澡 可能对发炎的鳞屑病斑块有舒缓效能。业已证明燕麦可能会缓和皮肤瘙痒和肿胀,而燕麦中含有的 欧米伽-3 和欧米伽-6脂肪是产生这些舒缓效果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燕麦中的活性成分燕麦生物碱可能会控制促炎细胞因子和组胺的释放。这是鳞屑病等炎性反应性皮肤问题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发病机制。

胶体燕麦粥是一种研磨颗粒极为微小的燕麦粥,能溶于热水,且不会堵塞下水道。使用1/2杯(约118毫升)的胶体燕麦,加入温水中搅拌至1杯半(约355毫升),再倒入泡澡水中。

在泡澡水中加入薰衣花草、洋甘菊或佛手柑 精油 ,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舒缓效果。请勿将精油直接涂抹于鳞屑病斑块上。燕麦会让水变得粘滑,离开浴缸时要注意安心。

泡浴后将自己轻轻拍干,避免用力摩擦皮肤以减少刺激。擦干身体后,使用温和的皮肤保湿剂,如椰油,以锁住水分。 椰油 可帮助滋润皮肤和鳞屑,同时增加额外的缓解炎症特性,有益于缓解鳞屑病斑块。

7. 维生素D

维生素D 缺乏虽然不是鳞屑病的致病原因,但也与鳞屑病有关。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会增加鳞屑病的发病率,干扰人体免疫功能和皮肤保持健康的能力。

口服或局部外用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鳞屑病的症状。维生素D作为内服补充剂,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鳞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局部外用维生素D可以减缓细胞增殖或细胞生长速度,从而协助减少鳞屑病斑块。

也可以通过多晒太阳来提高维生素D水平——白皙皮肤每天15分钟,较深色皮肤每天30分钟,同时通过膳食来源摄入维生素D。 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金枪鱼、鲭鱼和鲑鱼等富含脂肪的鱼类,还包括一些乳制品、橙汁、豆奶和谷物等。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因此有必要让医生检测你的维生素D水平,避免不健康的累积,防止维生素D过多症,或维生素D中毒症。维生素D过多症可导致血液中钙的过量累积,从而导致尿频和体虚,以及肾脏问题。维生素D过多症通常仅由过量摄入 维生素D补充剂 导致,不太可能来自饮食或阳光照射。

综合疗愈方案

对付鳞屑病有许多自然疗法,从使用诸如 姜黄素 和 俄勒冈葡萄 等多种草本,到摄入 维生素D 和 欧米伽 -3脂肪酸等补充剂,均可能收效良好。具有舒缓效果的 芦荟、可外用的具有缓解炎症特性的燕麦、以及可控制皮肤血管舒张的辣椒素局部乳膏,都可作为缓解鳞屑病斑块的独特而优效的天然替代产品。 

每次尝试一种疗法可能让你逐渐摸索出颇为适合你的方式。逐项单独尝试之后,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优效的综合性鳞屑病疗愈方案。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这些天然方方剂都应该可能对发炎发痒的鳞屑病斑块起到缓解作用。

参考资料:

  1. 作者:Balbás GM,Regaña MS,Millet PU。关于欧米伽-3脂肪酸作为鳞屑病疗愈补充物的研究。《医学、美容和调查皮肤问题学》,2011年;4:73-77. doi:10.2147/CCID.S17220
  2. 作者:Barrea L,Savanelli MC,Di Somma C等。维生素D及其在鳞屑病中的作用:皮肤科医生和营养师综述。《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综述》。2017年;18(2):195-205. doi:10.1007/s11154-017-9411-6
  3. 作者:Bernstein JE,Parish LC,Rapaport M,Rosenbaum MM,Roenigk HH Jr。局部外用辣椒素修复中度和重度寻常型鳞屑病的效能。 《美国皮肤问题学会杂志》。1986年;15(3):504-507. doi:10.1016/s0190-9622(86)70201-6
  4. 作者:Cerio R,Dohil M,Jeanine D,Magina S,Mahé E,Stratigos AJ。胶状燕麦在皮肤科实践中的作用机理和医学价值。《皮肤方方剂学期刊》。2010年;9(9):1116-1120。
  5. 作者:Gulliver WP,Donsky HJ。关于使用10% Mahonia aquifolium外用乳膏的三项近期医学试验报告,以及对世界范围内使用Mahonia aquifolium修复斑块状鳞屑病医学经验的回顾。《美国修复学杂志》。2005年;12(5):398-406. doi:10.1097/01.mjt.0000174350.82270.da
  6. 《伊朗方方剂研究杂志》,2015年;14(3):865-876。作者:Sarafian G,Afshar M,Mansouri P,Asgarpanah J,Raoufinejad K,Rajabi M。局部姜黄微凝胶修复斑块型鳞屑病;一项医学评估。《伊朗方方剂研究杂志》,2015年;14(3):865-876。
  7. 作者:Syed TA,Ahmad SA,Holt AH,Ahmad SA,AhmadSH,Afzal M。芦荟提取物亲水乳膏修复鳞屑病: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热带医级与国际卫生杂志》。1996年;1(4):505-509. doi:10.1046/j.1365-3156.1996.d01-91.x